关键词:工业 / 品牌
KEY WORDS:INDUSTRIAL , BRAND
从大到小 - 更温柔的设计
世界上每天都在进行“大事”,尤其中国的过去30年,大运动、大尺度、大规划。事实却是人在“大事”面前无力,甚至被操纵。建筑师在此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,看看如林的楼群、拥挤的城市,自然就有答案。
然而“大事”终有消退、完结的日子;被“大事”裹挟的人,终有自省、回溯的一刻;无论如何,我们终将重回“小事”,重新关注小物件、小空间、小尺度;重新作为个体之人,挽回尊严,并发现日常中的诗意。
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餐具。
餐具承载饮食,饮食承载习性。中国人历来擅“吃”,无论多么跌宕的历史,落在食物上都毫不露声色,两宋时开封的灌汤包到了杭州演化为小笼包;江南“片儿川”带着罕见的北方儿化音。饮食曾是,也应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生活环节之一。与饮食相关的一切,大到一方水土,小至一副筷匙,乃至菜品的摆放、碗碟的深浅、锅盘的质地,无不一一考量;此外,对用餐时机、用餐方式、用餐分量的规划,则力求面面俱到。唯有如此,才诞生了那样丰富的小吃名菜;唯有真正贴近生活、贴近个人,才能理解餐具对生活意味着什么。
餐具是承载食物的空间,家具又承载餐具,家具被建筑包含,建筑又归于城市。从餐具到城市,层层包含,相邻层级中,一方为另一方提供“空间”,或者说,一方是另一方的“容器”。并且这些“空间”之间还有“空间”,“容器”之间还是“容器”。这些“之间的空间”又被彼此的形状、尺度所影响,产生弹性互动。基于此,既能规划一座超大型城市,也能诞生一组精巧的餐具。
▼街区的一次分割
▼街区的二次分割
▼在相同模数的调整上,又增加了特殊物件
▼“池”,是这个可爱的汤圆碗的名字,也是规划的核心
“空间容器”的诞生历程
我们的实践源出中国老字号汤团店的餐具设计。
将空间规划理念微观运用,并借此尝试容器的组合尺度,对人的行为、食物,和空间视觉的影响。餐具主体由一系列相同模数的方碟组成,并根据所盛食物分为深、浅、平三种高度;辅助餐具外径取模数的1/2。其中汤圆碗作为唯一的非正交餐具(两个可相互契合成球型的圆碟,并以45°斜切,使两者均具有方向性和个性诉求)在理性规划的BLOCK中占据主体地位。当餐具陈列于桌上,餐桌被无形的正交轴线划分成等量区域,辅助区域则在更小的层级上被二次分割,不同餐品置于事先设计好的“规划区域”内,不仅在尺度把握上体现用心,更有“相配、适量”的膳食理念隐含其中。几何原理同美食逻辑完美暗合。
第一次出炉的成品在体量上基本满足目标,但质地远未达到预期。为了更精致细腻的触感,我们带着模型拜访了景德镇最好的白胎师傅。方碟成胎不易,需要很高的工艺,白胎师傅使用古法烧制,历经七道工序,最终的成品洁白如洗,形制去繁就简,而触感细腻温润。
▼在景德镇,我们寻到了最好的白胎手艺人余年生师傅
▼景德镇古法烧制,经过七道工序,容器逐渐成型出炉
▼第二次烧制的汤圆碗,洁白如玉,展现了它最“理性”的姿态
我们将它们一一摆放就绪,便恍然俯视一座城,街巷勾连,阡陌交通,有坊有宅,偏心放置的汤圆碗则是园囿林池,是规制的道路网中的一丝逸出,一片自然。想象食物落于碟碗之上,筷匙游走锅盘之间,食物自有自的软硬、凉热、咸甜;筷匙自有自的夹取、搁置、搅调,又会同精心规划的餐具产生怎样的相遇。一方动,一方静;一方无形,一方有制。人的一餐是食物的一生,对人而言的方寸之物,对食物来说却足以容身。
世界上每天都在进行着“小事”,只是相比“大事”难被发现。生活中可以没有“大事”,却分秒离不开“小事”。贴近生活,就是贴近人,设计“小事”,就是设计生活。被“大事”驱动的时代日渐过去,被“小事”引领的生活慢慢复苏。我们的设计,要去触碰生活的最柔软和最敏感,一饮一啄,一横一竖,皆有真义。
▼2016年3月,“空间容器”系列在迪拜设计节展出